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

2019年09月23日 09:32:08 来源:成都商报
记者 樊英 编辑:粟蓓

  

  学校将网络安全教育引入课堂

    9月16日到9月20日,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利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契机,在全校开展为期一周的网络安全教育,让同学们科学认识什么是网络安全,如何在网络世界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,如何识别各种网络诈骗等。

  学校特别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,将网络安全教育通过课堂和校园环境进行普及。学校的室外屏幕,滚动播放着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,以及国家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指示等。同时,全校每个班都要进行一次以网络信息安全为主题的班会课。这堂班会课的教学PPT由学生发展中心的老师们集体写成,重在网络安全认识、网络道德的建设。

  网络陷阱花样多

  在网络安全主题班会课上,老师们举了一些日常网络安全陷阱的案例。比如,同学们最容易接触到的各种APP,下载安装时,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?还有同学尝试手机“越狱”,认为安卓root和苹果“越狱”会带来便利,可以安装更多软件,实现更多高级功能。但如果安装到恶意APP,会有哪些危害呢?

  其中一个案例引发学生们极大兴趣。老师告诉同学们,现在最火的人脸识别技术,其实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。前阵子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的某款换脸软件,因为对用户隐私的授权范围存在极大不规范,甚至被工信部约谈。还有人利用AI换脸技术,伪装成中学生广泛喜欢的某个明星,在微信群直播,要粉丝送礼物,不少粉丝上当,也给当事明星名誉带来损害。

  掌握这些“绝招

  知道了网络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后,该如何保护自己呢?老师给同学们支了招。比如,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,保存好不用的复印件、交易流水信息;网上银行操作时,最好手动输入银行官方网站;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,发现账户资金异动,立刻冻结或挂失;在取款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密码……

  同时,有些类似天上掉馅饼的“好事”,同学们也不要轻信。比如,免费、中奖、秒杀、抢红包、日赚500……所有利益诱导性信息都不要理睬;免费领奖、视频相册、低价抢购、升级下载、积分兑换……只要是陌生网址,都不要轻易点击;手机号码、家庭住址、电子邮箱、亲属联系方式、身份证号、银行卡账户密码等等隐私信息不可泄露。“除了同学们正确认识外,我们还希望他们回家后,将这些网络安全知识教给身边的人。”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。